伊洛:华夏文明的两河流域
我研究华夏文明,是因为研究侯国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地理方面的问题,专注华夏文明有四年时间,加在一起已有九年时间。研究过程中,发现夏代及以前的地理,被古今专家学者基本上都解读错了。如“冀州”、“昆仑”、“太山”、“四海”等,错误的解读中就包含了对“侯氏邑”的解读。
为什么说伊水和洛水是华夏文明的两河流域呢?其实,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虽然清晰地意识到夏代之前的“河”并非指黄河,但是苦于找不到证据,即使证据就在眼前,也熟视无睹。
经大量研究,昆仑、冀州、太山等都在中岳嵩山一带,此篇文章对相关内容从略。简单说说昆仑,说昆仑之前,我再次强调“五帝三王”的概念,“三王”在先秦诸子之书中大量提及,指的是尧、舜、禹,而后代学者认为的三王是“大禹、商汤、周文武”,这个概念在提及三王的同时,先秦诸子之书也一并提及了,称为三代之王,三代之王而非三王,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五帝三王的概念自然也就错了。对于昆仑而言,《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第八》说:“寡人闻昆仑之山,乃地之柱,上承皇天,气吐宇内,下处后土,禀受无外。滋圣生神呕养帝会。故帝处其阳陆,三王居其正地。”大家都清楚的是尧、舜在冀州建都,也知道夏后启在冀州建都,都认为大禹在阳城建都,只有今本《竹书纪年》说大禹在冀州建都。尧舜禹建都在冀州,昆仑如果按照历朝历代专家学者的解释,和冀州就没有关系,显然是很矛盾的。再补充一个神话,根据东汉桓驎的《西王母传》“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居昆仑”,厥在古文中大量使用,意思是其,神州是“赤县神州”的缩写,伊川和昆仑又怎么发生联系的呢?根据《山海经》,我用草图描绘了一下“河”,会发现这个“河”是伊水。这一点可以从《五子之歌》中进一步得到认证。
以前的文章,对于冀州,我已经略微的阐述了,想了解的读者翻看一下我以前撰写的文章,冀州在伊洛一带,或者最核心区域在伊洛一带,而尧、舜建都也在伊洛一带。我们看一下《五子之歌》,《五子之歌》在《左传》、《尚书》、《史记》中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差异,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五子之歌》的内容。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说:“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五子之歌》说太康因为无德,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老百姓不能忍受,后羿因此在“河”边抵御太康返回都城。太康的母亲和五个弟弟于是逃到洛水以北等待他,五个弟弟都埋怨太康,于是作《五子之歌》。从《五子之歌》中,大家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呢?问题很明显,可惜古今专家学者都忽略了,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太康、后羿、夏后桀的都城在斟鄩,而斟鄩在偃师,在伊水之南。太康是在洛水沿岸,不是黄河以北,后羿拒绝太康回都城,怎么会跑去黄河抵御呢?问题就在这里,这里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指伊水。“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太康的五个弟弟在洛水以北,后羿在斟鄩,由此可知,此“冀方”也不是专家学者认为的冀方。
“洛出丹书,河出绿图”,“河”是非常神圣的,为什么不是黄河,而是伊水?因为经过对冀州、昆仑、太山等研究会发现,伊水和洛水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根基,从女娲、西王母到炎黄、蚩尤、颛顼、尧、舜、禹等,几乎都和冀州、伊水、洛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伊水。而奇怪的是谈到夏代及以前的历史却从来不谈伊水,这样一条母亲河避而不谈必有原因,因为它本不叫伊水。根据这几条记载可以发现原来“河”未必指黄河,水以清为圣,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据专家研究,黄河在夏代之前也未达现在的昆仑山。专家和学者都很清楚,“河”出昆仑,但是大禹治水主要是在冀州,现在的昆仑又不在古冀州。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山海经》前言:“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管子·山权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随巢子》:“禹娶涂山,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淮南子·原道训》:“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山海经·海内经》:“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大禹“通轘辕”、“辟伊阙”、“凿龙门”,“辟伊阙”和“凿龙门”的记载也比较多,对于龙门,专家学者解读得五花八门,而轘辕和伊阙是十分明确的,都在嵩山一带,牵扯到黄帝、蚩尤、颛顼、共工、伊尹的空桑,亦在伊水一带。理解了“河”是伊水,就可以正确理解龙门了,古今专家学者,竭尽所能地把龙门和黄河建立联系,自然是漏洞百出的。《淮南子》也说:“太室、少室在冀州”。再试想一下,大禹时期,现在的昆仑概念就不在统治范围,怎么去治理?四年也好,五年、八年、十三年也罢,能够治理的范围不会那么大,再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几年间能“三过家门”,也不正说明了大禹治理的范围是以“家”附近为重心的么?重复了一点冀州的内容,其实,夏代之前的地理都是相关的,解读错一个,其他的也就跟着错。夏代及之前的历史和地理需要同时研究,才能真正解读华夏文明,而古今专家学者仅研究了一部分,或者割裂历史和地理的关系,使错误层出不穷。因涉及内容非常多,本文仅简明扼要的叙述了伊洛及其它地理的连带关系,想真正完全了解或想通还需阅读我以前撰写的文章以及《华夏及侯国考略》一书。
附带再说一下侯氏邑和侯国,对于斟鄩,《括地志》曰:“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春秋大事表》云:“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府巩县西南七十里。”侯氏邑(秦汉以后置缑氏县,裴骃说:“缑,音侯,同候”,就如先秦竹简后土写作“侯土”、“句土”一样,先秦发音都是相同的,裴骃以宁缺毋滥著称,他特意提到缑的发音,必有充足的把握)。侯氏邑是《扩地志》说的斟鄩的位置,而二里头遗址更接近于夏社的位置,商汤“乡有夏之境”而建西亳,实际上是建在夏社附近,本文从略。洛水、雒水是有区别的,但偶尔也被混用,此洛水是雒水,和“河图洛书”、“黄帝”、“蚩尤”等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研究,内容较多,此内容会专文叙述,本文从略。
根据《滑、费、缑(侯)三姓源于一地考》可知:1962年4月和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考古专家赵芝荃先生曾两次到侯氏邑一带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座约为公元前二千七、八百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清理了三座早期龙山文化的灰坑,这个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代,居住于今故侯氏邑一带的居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直到商代,在侯氏邑遗址上不仅出土的陶器与郑州商城出土的商代早期陶器风格相同,而且还采集到了白陶片。白陶在商代比较珍贵,非普通百姓可享有之物。这就表明侯氏邑在商代已是一座重要聚落,有身份较高的人在此居住。周代侯氏邑应当是侯氏族主宰的地方。其文化层说明,此地当有侯氏族在这一带立国筑邑,繁衍生息。
以上内容根据《滑、费、缑(侯)三姓源于一地考》有所修改。因为对于费滑邑,《左传》和《史记》都有很明确的说明,费滑位于洛邑北门附近,是晋国的边邑。而从《水经注》开始,大部分研究者却把费滑解读为滑国的都城,显然和史书是相违背的,并且侯氏邑位于洛邑东南几十里,方位也不同。在洛邑及北门附近出土了一些“费”字布,在伊川、临汝等地却出土侯字布,无费字布,与洛邑的形制也不同,都说明了把侯氏邑解读为滑国故城是严重错误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证据,此文从略。
撰稿人:侯孝岩
2022年3月5日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下一家信托是谁下一家信托是谁提出的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下一家信托是谁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下一家信托是谁以及下一家信托是谁提出的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打击养老诈骗之“免费鸡蛋 上门服务”套路深
近年来,一些诈骗分子盯上了老年人和他们的养老钱,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国政法机关正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专项行动。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推出与此相关的系列节目,通过典型案例,揭露与养老有关的诈骗
-
打伤人还扬言要活埋人警方摧毁涉恶犯罪团伙
2018年8月20号晚上,渭南澄城县城八路一处夜市小吃摊上,两名顾客因琐事发生口角,其中一方打电话叫来十几名闲杂人员将另一方的两人殴打致伤,其中一名受害者倒地以后这伙人还不放过,将受害人拉到车上扬言要活埋。
-
以下38家单位,你们被曝光了
为全力推进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增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促进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现对如下单位存在火灾隐患情况进行曝光,请广大群众监督。
-
外资银行私人业务外资银行对私业务
大家好,关于外资银行私人业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外资银行对私业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论坛宫玉振逆境中成吉思汗的领导力特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 【EMBA论坛】宫玉振:逆境中成吉思汗的领导力特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 【EMBA论坛】宫玉振:逆境中成吉思汗的领导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