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制胜、人才引领催生新质生产力

理财产品 阅读 70 2024-12-10 14:53:09

本报记者 李增辉 刘新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系统重塑全市人才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工作变革重塑、整体跃升。

优化升级政策

培养集聚人才

重庆围绕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个领域打造科创高地,加快产学研转化应用。同时,加快打造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方兴未艾、求贤若渴,呼唤海内外人才广泛参与,也为他们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重庆把集聚顶尖人才作为长期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主力军壮大工程,构建起面向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完整支持体系。

“到重庆工作,来对了!”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陈香宇说,2023年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他以师资博士后身份来渝工作,从事病毒免疫学及肿瘤免疫学方向研究。得益于稳定的经费支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效的科研环境,陈香宇来渝仅半年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一流肿瘤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提出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目前已进入筹备相关临床试验阶段。

孔雀“西南”飞,不只是陈香宇。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积极性,集聚人才、服务人才。

重庆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聚焦博士后引育留用,建立“站前、站中、站后”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博士后科研站538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园5个,博士后招收连续四年稳定在1000人以上,出站留渝率超90%;出台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管理办法,瞄准科技前沿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学科交叉,开展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在市级配套经费支持基础上,项目依托单位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支持经费。

重庆引才既有政策竞争力,也有平台吸引力。202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联合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引进人才3401人、项目206个,超过半数人才和项目分布在制造业集群领域。同时,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行动计划,每年举办招聘活动6000场以上,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万个,让青年人才舒心来渝干事创业。

重庆各区县也积极落实各项引才政策,渝北区将“双一流”大学或渝北籍大学毕业生、急需紧缺专业骨干等人才纳入激励范畴;忠县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特色产业引才机制;垫江县组建专班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重庆引才工作成效显著。

搭建发展平台

提供服务支持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

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建强卓越工程师、产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重庆抓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新建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5个,布局建设首批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0个,连续3年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及职称认定,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师及后备人才1万名以上,全市工程师总数已近40万人。

作为重庆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长安汽车吸引着海内外人才加盟。长安汽车副总裁克劳斯·齐乔拉看好中国和重庆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10月加入长安汽车,分管全球设计工作。

近年来,重庆深化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人才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探索编制实施重庆市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化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培育,制造业人才总量达68万;深化重点企业人才集聚行动,组建软件人才“超级工厂”联合体,全市软信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4万。

如何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难题?

重庆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组建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强技能人才队伍。如今,重庆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7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1.8%。

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重庆积极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吸引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人才参赛。培养技能人才参加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3金1银1优胜奖。

营造良好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重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能人才创新发展。

人才激励方面,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将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薪酬、科研项目绩效等12项收入实行单列管理。在成果转化上,开展“以权代股”授权激励试点,建立专利“一对多”开放许可制度。

人才评价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计分+目录”双通道评价,健全以创新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以实绩贡献论英雄的评价导向。

人才流动方面,探索在高校和企业人员间开展人员交流互聘,每批次选派100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工程师或挂任企业“科技副总”,选派100名企业优秀工程师到高校担任专业教师或挂任二级学院“产业副院长”,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人才资源共享。

做优人才生态,不仅要在机制上灵活开放,也要在平台上提级提能,以事业留人。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在渝设立其在中国首个诺奖工作站,吸引更多目光聚焦重庆、资源聚集重庆。

重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11家、科技型企业2.4万家,同比分别增长31.4%、56.5%,让各类人才都有事业舞台。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川渝两地还联合成立科研院所联盟,共建9个重点实验室,共享共用4万余名专家资源。互认7000多名高层次人才,互派105名科研人员顶岗锻炼,实现人才圈与经济圈互促共进。

重庆现代制造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资料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人才服务窗口。 资料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查看幼蚕生长情况。 雷 键摄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2日 12 版)

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以下38家单位,你们被曝光了 下一篇: 以初心践行使命 以行动彰显担当——2023年长沙市部分人大代表履职风采撷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