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米视角“主理”城市

常见问题 阅读 99 2024-12-10 14:51:35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沿街中小学围墙统一后撤3—8米,“彩虹斑马线”出现在校门口,沿路分布2400平方米的家长等候区,景观小品、围墙景廊均按照儿童喜好打造。被一条“红丝带”贯穿的竹新路,与先前狭窄、破损的人行道“反差”极大。

上个月,住建部等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在“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一项中,南京市江宁区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凭借“营建安全连续的慢行系统(竹新路)”入选,为全国唯一。

“竹蜻蜓”抛弃了“大人思维”。40名中小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爬洞、沙坑、转椅、滑滑梯,被施工团队原样复刻并翻建。昵称也由全区儿童票选而来。巧合的是,早在征名阶段,有8个孩子不约而同提交了“竹蜻蜓”这一名字。

当城市俯下身,从一米高的角度思考建设发展,刚硬的建筑与空间变得柔软起来。有了等候区的小广场,家长们不再拥堵在校门口,道路一下子畅通;围墙景廊里留出的“展示盒”被充分利用,学生的陶艺作品不定期“上新”。儿童友好,在这1公里逐渐具象化。

南京是我国首个将儿童友好纳入建设规划的城市。去年4月,该市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建成儿童友好社区,发布儿童友好试点单位,对话“小小民生观察员”……从一个概念成为全城共识,进而变成集体行动。在相同目标的指引下,南京各社区、街区、城区结合自身特点,为这场实践寻找最优解。

“金角银边”变可爱

刘俊是被女儿“拉”进社区的。“她一到家就兴冲冲地跟我们说,‘社区太可爱了,明天放学还要去。’”

他决定跟着走一遭。从邺城路小学出来,经过百米长的童趣路,遍地是动物涂鸦和音符标识,孩子们争先恐后、蹦蹦跳跳。穿过彩虹拱门,便是新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乐高积木的阅读区超好玩,心理咨询室的情绪墙、树洞区很解压,二层花园平台最是惬意,可以尽情撒欢、奔跑……刘俊感受到女儿的快乐。

儿童友好长啥样?该怎么搞?新亭社区采用了较为“原始”的办法——进学校,问问孩子们想要什么。动物、彩虹、科普迷宫、星际探索等天马行空的元素,最终在一个个“微空间”改造中得以呈现。如今每到放学时分,社区里外被“塞”得满满当当。

根据国际广泛认可的《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保障和实现儿童的这些权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就是儿童友好。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部署下,江苏明确全域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南京将儿童友好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更近一米更友好”。与此同时,组建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妇联、市发改委牵头抓总。

一场公共空间“微更新、微幸福”活动为之探路。江宁区泥塘社区打造的全省首条社区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体验中心、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改造的天空梦工场等19个项目,成为儿童友好理念在宁落地的最早一批“样板”。

南京市建邺区宁好城乡更新促进中心秘书长吴楠也参与了那场实践。起初他带着女儿在翠竹园社区调研,角色渐渐互换,女儿发现了公共空间的问题,领着一帮孩子完成了动线布局、设施进场、花草种植。“她从不合群,到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性格有了很大转变。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友好,这就是答案。”

“实现儿童友好最基础的,就是保证孩子们安全、开放的活动空间。而社区是和他们生活最密切、有直接关联的重要场域。”南京市妇联副主席、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王玉梅说,市、区两级协同联动,挖潜城市和社区的“金角银边”,相关建设指引、指标体系也相继编制出台,不断提升儿童友好社区的专业度。

修建慢行步道,翻新足球场,新增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一米菜园”……不光着眼于自身的“一亩三分地”,江北新区龙山社区将周边郊野变成公园。让儿童走出社区依然觉得“友好”。遵循“示范引领、分步推进、全面完成”的路径,南京现已建成110个儿童友好社区,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

未必要“大兴土木”

以儿童友好为导向的空间改造,有时并不需要“大兴土木”。于细节处嵌入童趣与创意,一株青菜也可能点燃孩子们的热爱。

“社区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门前的小土坡有点丑。”因为孟俊尧的一句嘀咕,鼓楼区世茂滨江社区“盘”出共享菜园。大人们帮忙用沙土、砖石铺设小道,杂乱的地皮被分隔成一个个小块,孩子们挥锄打窝、翻土育苗,一段日子下来,大葱、韭菜、马兰头长势喜人。临江而建的社区开发生态主题研学路线,这里成为其中一站,在今年暑期客似云来。孟俊尧自告奋勇担任菜园的“小小讲解员”。

“诸多依托‘空间友好’而持续开展的‘友好探索’,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这场包括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发展环境等在内的集成供给,需要来自各方的善意作支撑。

地处主城中心,市级机关多、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多,这是玄武区成贤街社区的优势。要稳稳托起南师大附小3000多名在读的孩子,该社区党委书记万六梅总是忙着对接“外援”。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送课上门,高大上的“新质生产力”转变成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社区还在百脑汇广场开设“红豆荚”市集,“小工匠”的艺术作品被摆上货架,通过售卖筹集公益基金,志愿服务的种子就此埋下。街头巷陌、屋顶天台,原本抽象的概念正化作可感、可触、可亲近的友好场景。

成贤街的居民许多是年轻父母,社区党委汇聚资源,组建成贤红色教育联盟,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雏形。悦读者联盟、家长学堂、全员家访等育人实践项目陆续推出。受到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影响,曾经的“虎妈”王婷在手机备忘录敲下:“要成为坚定而和善的家长”。

没有家庭环境的友好或没有学校环境的友好,都不可能完成人的培养这一极其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岱山、丁家庄这样的保障房片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高,多是老人帮忙带孩子,他们文化层次不高,甚至文明意识淡薄,在一些方面难以给成长中的孩子树立表率。

西善桥街道创造性开办“向善家长学校”,把教育对象锁定为辖区1.2万名学生的父母,向他们传授家庭教育知识。赋闲在家的宝妈李娜“get”扎染手艺后,日常在片区中小学开展教学,在“友好环境”的熏陶下,内向的女儿也成为社区非遗馆“小小讲解员”。山水园社区启动“山水有爱养育有方”项目,以“山水小剧场”为阵地,聚集了一帮银发票友,而后又孵化出一批“小戏迷”。前不久,《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首演即火爆。

让每一个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南京精准实施权利保障“友好”。今年,10家儿童友好社区开发研学路线,由市妇联研发线路,组织上千名困境儿童打卡体验。

当儿童成为“主理人”

走进建邺区月安社区便民服务站,大厅最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处沙盘。它长得有些“粗糙”:五颜六色,建筑模型的线条歪歪扭扭。

“儿童友好重点在于找到并满足‘小主人’的真实需求。我们邀请孩子们在展示社区全貌的沙盘上自由创作,彩色小树苗、小滑梯,都是他们向往的‘家园’。”月安社区事务中心主任孙莉举例,奥体北河旁悄悄“长”出来的口袋公园,便是孩子们“梦想成真”。

这是任重道远的长期行动。今年,月安社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儿童友好街区。华山路与应天大街交叉口的一处荒地,正在被改造成“跃未来”灯光篮球场,沿街特意留出的涂鸦墙,也将交由孩子们参与设计。这些想法均来自社区少年儿童填写的400份问卷。

一个受儿童欢迎和喜欢的社区应该提供哪些活动?从空间打造延伸到服务提供,江宁区龙西社区仍然选择“退居二线”,让孩子们成为“主理人”。

10多名儿童首批加盟“小龙人俱乐部”——读书、才艺、运动、科学等7个类别被票选出来。相对应的每场活动都很火爆:舞蹈班一天“翻台”4次,篮球赛、乒乓球赛大伙儿排队等候上场。龙马市集、龙之时光音乐会也陆续开展起来,物料、后勤、环创、赞助商、氛围组统统由孩子们“包揽”。

他们还“做主”将社区使用频率不高的场馆“借”给辖区高一、高二的哥哥姐姐自习。“但得遵守公约——在高中毕业后至少为社区提供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龙西社区驻点社工杨丽霞说,儿童已不仅是需要被服务和被保护的群体,还是需要被“看见”的群体。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执行能力有时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2021年10月,南京市儿童参与活动品牌“小小民生观察员”诞生。两届共吸引全市329所中小学参与,征集到“彩虹斑马线”、5分钟生活圈适儿化改造等儿童建议案3700余件。“农贸市场儿童自习室”提案被纳入市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并成功落地。

去年11月,8名佩戴红领巾的“小小民生观察员”与9个市级部门业务处室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为自己的建议案“路演”。“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有着看城市的独特视角和情怀。他们的声音虽小,却同样重要。”市卫健委相关人士说,根据“小小民生观察员”郝好提出的“关于儿童医院行李寄存部的建议”,市儿童医院已在河西和广州路两个院区的门口、急诊大厅各摆放“一主两副”3个柜子,减轻带娃看病的“负担”。

以“儿童友好”促“城市有爱”。在龙山社区“小龙人”汪嘉域的感染下,父亲张华“上岗”龙山社区香溢紫郡花园业委会主任,牵头将小区废弃地改造为非机动车棚,并在楼顶增设共享晾晒区。

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联盟项目负责人马伦郁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强调儿童参与,最终目的就是让儿童与社区、家长与社区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共同去反哺城市建设,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便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意义所在。

如何更近“一米”?

不光是儿童友好社区、街区。从“珠江路糖果车站”到宁句城际即将开设的“地铁+”研学课程,南京地铁一直对儿童很“甜”;打造“金小48景”物型场坊,“开放的课堂、流动的书本”让金陵小学成为“友好校园”。南京儿童友好版图还在加速扩张。

与此同时,来自一线的困惑不可回避。“竹蜻蜓”最初是为了解决多年的积水问题,竹新路雨天积水深度到成年人小腿的高度,足以淹到小学生膝盖以上。江宁区城建集团对此立项,决定开展地下管网和道路改造工程,并在2022年进场施工。

“当时只希望解决积淹水问题,但那片地区连接着3所中小学、关乎8000余名学生的出行。”江宁区妇儿工委提出,那条路交通拥堵、围墙封闭、步道狭窄、停车无序、绿化单一、休闲设施匮乏等问题叠加,为何不趁此机会,把街区改造提到儿童友好的高度进行“大改”?经江宁区规划部门的调研论证,“建设竹新路儿童友好特色街区”被列入2022年度江宁区儿童友好十件实事清单。

“不能为了‘儿童友好’推动‘儿童友好’,否则容易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做成‘盆景’。”相关政府部门人士认为,要让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顶层设计思路,每修建、改造一条路、一个街区前,都把适儿性作为重要考量之一,看看孩子们好不好走、有没有地方玩,甚至是纳入规划图纸的审查要素都不为过。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既要放眼宏观,也要把“友好”融入细微,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走廊扶手栏杆缝隙大,越到边缘越是儿童危险区。图书室书架高,踮着脚也够不到想看的书。活动区域都是‘大人定制’,看着都觉得无趣……这些看似细微,却是儿童尤为关切的事情。”高淳区河滨社区党总支书记吕碧璇说,当前社区正尝试从“一米视角”改造基础设施。

吴楠深以为然。2018年,他曾到慕尼黑和柏林考察国际先进的儿童友好社区打造范本。在柏林,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堪比数码产品说明书一样详细的公共空间儿童设施管理规定。而在国内,深圳陆续出台多部针对学校、医院等场景的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已经细化到了教室课桌椅的摆放距离。“这些温暖的细节,无不蕴含着友好的意味。我们可基于自身特色探索更多。”

《2024年南京市儿童友好战略规划》近日出炉。摆在城市面前的新命题是:“儿童友好”在找得到、用得上之余,如何留得住?“一方面,建立全市儿童友好社区联盟,和建成的社区分类结对,对其开展调研、培训、共建。另一方面,将社区、街区转化为研学产品,进一步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路径,把社区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王玉梅说。

对儿童友好,便是对未来友好。它是城市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也是城市走向更加温暖与和谐的重要一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敏 董翔 鹿琳 胡明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断桥铝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以“工艺”邀约春天雅趣 寻访莆田三位手艺人的匠心情怀 下一篇: 以不明液体伪造“爆款”化妆品,2个制售假冒化妆品窝点被捣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