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收破烂发家,一天挣别人半月工资。后来投资500万,让乡亲们都富了

理财经验 阅读 154 2024-12-10 14:42:56

河北沧州河间的崔连书14岁开始就收废品赚钱,1999年就用上了手机。为回报家乡,他返乡创业,从“破烂王”转型到“种植大亨”,成为坐拥千亩合作社和自主农业品牌的“新农民”。

崔连书

14岁开始收废品,1999年就用上了手机

崔连书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挂着两个小酒窝,看上去不像是45岁的人。

崔连书是河间沙河桥镇邢各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兄弟姐妹6个。“那些年我们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崔连书说,作为家里排行第二的男孩,他初中毕业就开始想办法挣钱,补贴家用。

1986年,14岁的崔连书开始学着收废品。那时候,他蹬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遍了沙河桥附近的各个村子。爱说爱笑的崔连书做起买卖来真是一把好手,在别人一个月才挣百十元钱的时候,他一天就能挣五六十元。

配图,与本文无关

几年后,随着沙河桥镇“线缆之乡”的兴起,他转行去唐山卖电缆。然而,卖了几年电缆,他非但没挣钱,反倒赔了一大笔钱。背着几十万元的债务,崔连书跌落到人生的谷底。“我还年轻,不能这么颓废下去!”痛定思痛,崔连书来到任丘,为了生计,又拾起老本行——收废品。

20多岁的帅小伙,每天蹬着人力三轮车,穿梭在任丘的大街小巷,常常是驮着码得高高的废品拼命往前蹬。很苦也很累,但是崔连书一直执着地往前奔。

崔连书勤快懂事,每次收完废品后都会帮人将场地打扫干净,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愿意把废品卖给他。1999年,崔连书就用上了手机,那个年代人们看他揣着手机收废品,很是惊讶。

配图,与本文无关

投资500万元,播种“绿色经济”

韶华渐去,随着年龄增大,事业有成的崔连书也有了“解甲归田”的想法。开车行驶在回乡的路上,路边渐次的撂荒耕地、野草丛生的光景,令崔连书扼腕叹息,也让他有了创业的新想法。“现在种地不挣钱,很多乡亲外出打工,村里留下老弱妇孺,生活得很不容易。我希望把土地利用起来,带动大家伙一块致富,做一个体面的新型农民。”二次创业的“种子”在崔连书心底萌发,并破土而出。

说干就干。2014年,崔连书和朋友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800亩,成立了河北惠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精打细算,这边建设8个大棚种植果蔬,那边又安装喷灌种上数十种绿化苗木,中间还种辣椒和药材。没有技术,就去青县请来专家负责管理;没有员工,就在村里找来几十个乡亲帮忙……

配图,与本文无关

瞄准更广阔的市场,崔连书还注册了“神爱源”商标,计划做品牌农产品。正在他豪情满怀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从天而降。“那场冰雹把大棚和几百亩苗木都砸毁了,直接经济损失70多万元。”看着满目疮痍的农场,崔连书欲哭无泪。

天有不测风云,但既然是选择了农业,便只有风雨兼程。雹灾过后,崔连书和工人们重整旗鼓,点燃激情,又一次投向这片热土。

土地是最诚实的,当你用心对待生长在土地上的这些生灵时,它们也会给你最好的回报。经过3年打拼,惠神农场的大棚甜瓜赢得越来越多的回头客,成为市场宠儿。“我们的甜瓜品种多、口感好、绿色无公害,这几年靠网络宣传和口碑营销,也树起了自己的品牌,销售到沧州、廊坊、任丘等地,常常供不应求。”盼到了风雨后这抹绚烂的彩虹,崔连书如释重负。

配图,与本文无关

农场有40多名工人,都是村里的乡亲

“一亩地租金700元,俺们什么也不用干,每家每年就能拿到几千元。”农场现在40多名工人,都是村里的乡亲,忙的时候需要的工人还多。大家都愿意来这干活,因为守着家门口还能再挣一份钱。

下一步棋怎么走?崔连书有着与时俱进的想法:借着河间景和省级农业园区的东风,发展农场特色旅游。“我们除了可供采摘的甜瓜、黄瓜等,还有苹果、梨、桃等十几个果树品种,农场北面是常年流水的北排河,经过高标准规划,可以发展游园式采摘。”

文/摘编自《沧州创新创业百星故事汇》

张勇 张力 主编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贾立芳

铝合金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大成基金成立于哪一年 下一篇: 付了3000元定金,窗户却定不下来,商家:得加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