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200亿元

理财经验 阅读 111 2024-03-14 08:46:19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医疗人工智能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日前,由财新健康点与飞利浦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医疗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与此同时,不少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也在纷纷引入人工智能人才与技术,进行相关布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发展。

《报告》在梳理当下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现状的同时,调研了国内数十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一方面对典型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对调研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进行综合研究,预判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总结。

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可期

财新健康点运营总监赵国闯认为医疗人工智能在中国有着先天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石;另一方面,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动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就已达96.61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从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各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近20项政策,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标准监管、行业融合、产品落地等方面做出指导,进一步催化了市场的发展。

据统计,自2013年到2017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笔融资。其中,2017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起,融资总额超过18亿元。到了2018年,资本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的热情依旧不减,仅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亿元。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覆盖医疗产业链四大环节

《报告》指出,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大环节,医疗环节以服务患者为主,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更多是为b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

医疗领域患者永远是最核心用户,中国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也首选以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研发产品,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健康管理、智能诊断、智能治疗和智能康复。其中不乏成功实践案例,如飞利浦着手打造的“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解决方案、依图医疗与华西合作发布的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为肿瘤患者提供辅助诊疗的ibm watson等。

而在医药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药企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在医保环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医保相关方进行控费;在医院中,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或是部分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如导诊等。

《报告》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商业模式认为,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过火热发展后,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且产品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但通过不同业务模式已经可以实现一定的付费收入。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从事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公司大致分为三类:创业企业、互联网平台和传统医疗相关企业。由于三者所具备的优劣势不同,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创业企业多与保险、医疗机构合作,售卖服务;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加快在医疗人工只能领域的布局速度,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苹果、亚马逊等巨头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长远考虑,但主要布局在各自有竞争优势行业,对跨界应用于医疗行业的项目较少,而国内以bat和科大讯飞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更看重医疗人工智能市场;传统医疗企业作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另一股重要力量,由于他们不愁资金,所以并不急于变现,而是依托设备、赋能设备,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缺人才、少标准,挑战犹在

随着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其中,缺乏标准是最重要的一点。自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机构都在积极与行业人士接触,相关政策、监管方案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不过,目前尚未发布相关政策。由于标准的缺乏,目前中国申报三类器械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大多停留在注册申报之前的阶段,尚无产品通过审批。

人工智能人才现是阻碍中国医疗人工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既懂医疗,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战略型人才尤其短缺。领英此前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排名全球第七位。而美国有超过85万的人工智能人才。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供求比例接近1:10,失衡严重。

不过《报告》认为:即便当下医疗人工智能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医疗智能化时代全面开启。未来,更加智能的医疗服务、更加智能的健康服务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记者 吴佳佳)

(责任编辑:冯虎)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设备

全身动作捕捉系统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医疗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 下一篇: 【推荐】医疗人工智能正在破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