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基金时间 定投基金时间选择

金融理财 阅读 11 2023-07-03 17:15:34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定投基金时间和定投基金时间选择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定投基金时间以及定投基金时间选择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基金定投有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年的基金定投是多少
  2. 基金定投一般投多久?
  3. 积利金定投周期最好定在几年
  4. 基金定投是多久定投一次

基金定投有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年的基金定投是多少

基金定投没有时间限制,你可以每周定投或者每月定投都可以。就定投金额来说,不同基金的规定有所不同,有些是十块起步,有些是五十块起步。基金定投被视为懒人投资的利器。就一年的定投来说,要看你是准备投多少,没有说一定要投多少钱。但是,基金定投要坚持下去,不要说半年后你就放弃了,而且基金定投一年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建议继续坚持!

基金定投一般投多久?

我的观点是:长期坚持,定投不断,若遇疯牛,落袋为安。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基金定投,它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基金定投,就是在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自动申购指定基金的投资行为。它有三个特点和好处:

第一,强制储蓄,充分享受复利。投资大师巴菲特认为复利是世界第九大奇迹,如果你一次性投资1元钱,每年保持收益10%并再投资,只要7年多资金就可翻倍。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股市的长期趋势是向上的。坚持定投,就能得到复利带来的巨大收益,实现“钱生钱”的理财目的。

第二,拉低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涨时贪婪,跌时恐惧,是投资最需要克服的是情绪。基金定投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投资时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定投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市场下跌,下跌可以抢得到更廉价的筹码。比如用100元定投一个基金,在基金净值为1元时可以得到100份,如遇市场大跌基金净值为0.5元,你就可以得到200份。概括地说,基金定投可以在市场下跌时得到更多筹码,在市场上涨时得到更多收益。长期来看,基金定投的成本低于投资标的的历史均值。

第三,定时定额,节省时间精力。我从2003年进入股市,有十多年专注炒个股,每天盯着盘面,心情随行情跌宕起伏,钱没赚多少,人却被搞得身心俱疲。2015年后痛定思痛,决定采取基金定投,每天偶尔看看盘,在行情不好时会主动买入,心情反而更好。两年多下来,收益还挺可观的。

那么,作为一种“懒人”理财的方式,定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呢?我感到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选择波动率大、灵敏度高的权益类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指数基金等,只有在波动中,定投才能把拉低成本的优势体现出来。二是选择业绩中长期向好的基金。可以到基金排行榜里挑出近三年来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三是选择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人。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能力至关重要。重点考虑任职年限较长(5年以上)、经历丰富的基金经理人。最好是任职跨越了完整的牛熊周期,会更加成熟。

确定了投资方式和投资标的,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一定要有笑看风云过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积少成多,实现理想的收益目标。

那么,定投是不是意味着永远不卖呢?当然不是!基金定投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就是遇到疯牛,市场亢奋,全民炒股,天天喊着上万点。那时你的收益已经翻倍甚至更多了,要分批卖出,然后静待疯牛倒地。当市场归于平静时,我们再次进场,继续定投事业。

以上是个人多年股海沉浮的一些体会,借此机会作个梳理,希望能对大家有点用处。

积利金定投周期最好定在几年

3-6年

基金定投的时间在3-6年是比较合适的,基金定投又被称之为微笑曲线,如果想要实现最美的微笑曲线,那么最好是可以让基金经历一轮的牛熊周期,而每轮牛熊周期的时间在3-6年左右。

基金定投是多久定投一次

1、基金定投可以根据想定投的时间长短,进行选购:如果较长期的理财目标是5年以上至10年、20年,不妨选择波动较大的基金,而如果是5年内的目标,还是选择绩效较平稳的基金为宜。

2、定期定额长期投资的时间复利效果分散了股市多空、基金净值起伏的短期风险,只要能遵守长期扣款原则,选择波动幅度较大的基金其实更能提高收益,而且风险较高的基金的长期报酬率应该胜过风险较低的基金。

3、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额(如5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今日资讯亚马逊股票?今日资讯亚马逊股票行情 下一篇: 买B类基金,b类型基金

相关资讯